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筑牢龙都平安基石创造安定和谐环境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8-17 15:44:59   
    近年来,我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获得的一项项荣誉令人瞩目:2013年度、2014年度我市公众安全感、政法机关综合执法满意度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双第一”;2015年上半年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综合执法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二,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累计总成绩位居全省第一。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3年度、2014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省辖市,在受表彰的6个省辖市中位居第一;被省委、省政府通报嘉奖为平安河南重大任务攻坚突出贡献单位,在受嘉奖的6个省辖市中位居第一……    我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综治成员单位、政法综治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任务”,严打严防违法犯罪,着力化解不稳定问题,持续整治发展环境,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政法队伍素质,使全市呈现出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保持态势、创新优势、转型升级、赶超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齐抓共管聚合力    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把平安建设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积极研究重大问题,有力防控各类风险,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濮阳建设。今年初,市委书记何雄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看一个地方,首先看是不是稳定;社会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样是政绩。”市委书记何雄、市长赵瑞东多次深入基层政法部门专题调研、指导平安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平安建设工作的困难和问题。2014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平安濮阳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平安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今年,市委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中实行干部专项考察的实施方案》,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专项考察重点,纳入干部专项实绩档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市委、市政府将“加快平安濮阳建设和实施‘满天星’三期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强力加以推进。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按标准落实平安建设专项经费380万元,县乡两级平安建设专项经费按辖区人均3元、5元标准执行,县乡专职治安巡防队工作运行全部实现县以上财政保障。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落实责任、亲力亲为。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工作,构建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完善立体防控体系  实战应用保平安    加强技防建设,在原来一、二期“满天星”工程投入5.6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000万元,县区投入配套资金8300万元,计划新增高清探头5900个,已建成2800个,市城区800个高清探头已完成布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高清、标清监控探头3万余个,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全面覆盖的视频监控网络。开展“视频监控应用年”活动,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人防,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强化医院、车站、学校等重点部位专职保安配备,各类重点部位新增保安人员105名。市、县区组建防控维稳处突大队500人,县区专职巡防队员不少于50人,乡镇办职巡防队员10—20人,全部纳入财政保障。加大街面巡逻防控力度,巡特警、武警常态化武装巡逻,市公安局青年突击队分段包干,每晚巡逻防控,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控制,与指挥中心、视频监控、治安卡口等技术手段有机结合,严密防范暴恐和恶性事件发生。加强网络安全防控,坚持24小时巡查机制,组织开展治理“网络谣言”和“净网”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环境。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相继开展了“龙都卫士杯”竞赛、夏季攻势、“打黑除恶”“百日追逃”等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深入开展命案攻坚活动,新发命案12起全部侦破;深入开展城中村、商场、集贸市场、医院、车站、广场、学校、旅馆、网吧等9个重点部位专项治理,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刑事和治安案件有效警情数连续3年实现了同比持续下降。    创新矛排化解模式  源头治理促和谐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四项机制建设”工作部署,把矛盾调解化解机制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运作模式,按照“调查研究、顶层设计、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建立机制”5个步骤,强力深入推进,做到了基层矛盾排查化解“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运作模式简单实用”,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目标。目前,全市累计投入970余万元,建成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7个、乡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76个、村级工作室2538个。县乡村分别按照10名、5名、2名以上标准配备了专兼职调解员,将县、乡矛盾调解平台45万—50万、2万—3万运行经费、调解员工资补贴、奖励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现“牌子、场所、人员、制度、经费”五到位。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受调成矛盾纠纷5230件,调成率98.45%,市级受理信访事项同比下降11.2%。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三查三保”专项活动要求,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查民生、除隐患、保稳定”活动,先后2次召开动员推进大会,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对9大项24小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坚持问题导向,排查整改事项174起,化解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多策并举筑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3年以来,我市聚焦“基层规范化建设、职能作用发挥”两个重点,坚持“一提四抓”工作法(即提起纲、抓统筹、抓住人、抓到底、抓得死),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真正把基层组织做强、把基础工作做实,形成工作良性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村、社区、乡镇、办、市场、企业、家庭等10个层面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创建达标率在80%以上。坚持成员单位联系基层点帮扶平安创建制度,对68个基层联系点进行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51件。扎实推进“一村一警”网格化管理,统筹市、县区政法委、公检法司政法干警,每个政法干警确定一个行政村居作为基层联系点,走村入户开展平安濮阳建设宣传,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调解决民生问题。深化平安建设宣传,每年3—5月、11—12月集中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2014年,市县投入50万元,在3433个村、社区建立了平安建设“一墙一窗”。今年,市、县投入100万元,制作宣传地图近10万份,在国道、省道两侧规划设置路标宣传牌63个,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打造过硬政法队伍  提升素质弘正气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正风肃纪活动,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四型”机关为抓手,认真查摆存在的纪律作风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全面深入整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树立了我市政法综治队伍良好形象。加强教育培训,市县每年举办一次全市基层政法综治干部培训班,切实解决“为谁干、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问题;运用“政法大讲坛”,邀请国家级专家对全市政法干警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今年5月在全市率先启动为期3个月的正风肃纪专项活动,市委政法委和市直政法各单位组成6个专项检查组,全程进行检查督导,着力解决思想、纪律、作风和执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加强信访举报、案件检查工作,切实加大效能督查力度,充分发挥警示作用。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坚持每月督查暗访制度,以暗访形式为主,每月抽查三分之一的乡镇、办,进行集中督查,对市直成员单位不定期进行抽查,全市通报,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措施落实不力,存在突出问题的予以责任查究,压实了基层责任。同期,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带队对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坚持问题导向,督促整改落实。加大政法典型宣传培树力度,涌现出了李权卿、李佃铎、郭爱玲、宗献忠等一批先进典型,李权卿被推荐为全国公安机关重大先进典型,郭爱玲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宗献忠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组织开展了向南乐县公安局因公牺牲民警邱京飞同志学习活动,弘扬队伍正气,提升队伍士气。(李养利 孟凡景)

责任编辑:李俊